学校首页  |  研究生院  |  教务处  |  招就  |  团委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中校 >> 英才学校
 
校中校
学生党校
英才学校
成长学校
英才学校
英才骨干训练营第八讲--人文的融入,医学的突围
发布日期:2018-11-30 字号:[ ]
 

人文的融入,医学的突围——记第七期英才骨干训练营“理论筑基”系列讲座之《医学人文的学术版图与价值追求》

王玉金、朱忆宁、杨千千


生死无常,医学虽为科学却充满不确定性,面对医疗过程可能的“1+1=0”,面对医生可能的管状视野,思考人文价值、坚持人文实践尤为重要。

1126日,英才骨干训练营——周恩来班举办“理论筑基”第九次讲座——《医学人文的学术版图与价值追求》,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王一方教授主讲。

医学是纯理性的科学吗?医生只需要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就OK吗?患者需要的服务有哪些?王老师带领我们重新审视理性与德性、经验、规范、感性、悟性这五对核心问题的联系。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现代医学的这些核心问题上都 “卡住”了,导致“医患矛盾”等重大医学人文事件屡屡发生。而这正亟待我们对医学进行全局反思,用医学人文学科的思路来“破解”。

人文研究在医学上有横向及纵向介入,横向包括医疗,医改,医教等不同领域,纵向是指由基础知识领域过渡到布局策略领域。这些构成了医学人文研究的版图。

王教授以一台手术为例,通过对手术结果的多种可能、手术室外的危机四伏、手术室内的种种人文困境甚至伦理悖论的层层剖析,让我们领悟到小小的手术室也是“哲学家的摇篮”。而这样的现实情况也更要求我们在行医过程中应时刻转换临床思维,既治病,又治人,从而达到沟通-共情-关怀一体化的效果,并最终实现医生对患者的“陪伴、见证、抚慰、安顿”。

著名的心理社会肿瘤学家——吉米·霍兰认为医护人员应该拥有的“四个救生圈”——躯体干预、心理干预、社会支撑和心灵抚慰。在讲座的尾声,王教授以此勉励我们:医者不仅是医疗技术的掌握者,更是人心的治愈者。





睿智的比喻和引人的故事,王老师深入浅出地引导我们思考医学的本质、医者的价值。他让我进一步感受到医学的艺术与人文的“有趣”之处,这也需要每一位即将或已经面对患者的医学生们用一生去领悟与反思的。

——马琳

王一方老师风趣幽默,阐述观点深入浅出,从医疗现状、人文研究和医患关系等诸多方面讲解了医学人文的重要作用和身为一名未来医生的我们应该具备的人文素养和价值追求。

——王岳平


医生不仅救人,更要懂人;医生不完全是救死扶伤,是对人类伤痛的一种关怀。从今天的医学人文讲座了解到医学是不确定的科学,是精密的艺术;先学会做一个人再做一个合格的医生。常怀神圣之心,

汲汲营营,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

——孙秀琳




老师可以等学生,不能让同学等老师!”北京大学的王一方教授这样说。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具有高尚师德,文质彬彬受人景仰的老先生,他眉宇间闪烁的光芒、双眸中映射的博学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一场讲座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王老师语言生动有趣,总是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听完之后,我也更加明白了医生绝不单单只是治疗疾病那样简单,倘若治病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流程,就像工厂流水线那般。对于医生来说,比看诊疗单更重要的是对病人做到感同身受。

——李正萍


感谢王一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医学人文的学术与价值追求课。我以前以为作为一名医生需要精湛的医术,需要关心病人,却从未想过关心病人的人文关怀内涵确实这样的广泛。从老师的这节课里,老师从历史与现实给我们详细分析了医学人文的发展。我从老师的讲述中,也获得了更多的临床人文的实践方式的知识。我相信,在未来的医学之路中,我一定会用到老师讲的人文知识,在医学路上走的更远!

——孙颂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首都医科大学学生部(处)
通讯地址:北京市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100069